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公园中心段风景如画。贾根生摄
河之兴,人之福。汾河,正成为一条造福临汾儿女的“幸福河”。汾河文化生态公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汾河城区段沿岸,它不仅是临汾的一张绿色生态名片,更是临汾人民的会客厅。
近年来,汾河文化生态公园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永续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公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建设集生态、文化和民生于一体的公共场所,打造“城市会客厅”。
(资料图)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再现“一湾碧水绕城来”美景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美丽的汾河曾一度伤痕累累。面对汾河污水横流、各类违规建筑侵占河道滩涂、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临汾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排除一切阻碍,征地3600亩、依法拆除各类违规建筑40万平方米,修建过河桥梁,建设滨河公路;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治理长度17公里,其中绿地面积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建筑物占地与道路硬化面积1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42%。
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如今,昔日的汾河已变成水面开阔、绿植错落、干净整洁的生态公园。“汾河公园变化特别大,现在水更清、树更绿、景更美,空气越来越清新。尤其是在夜色降临时,汾河两岸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临汾市民张满仓看着汾河一步步得到治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汾河文化生态公园大力种植各类绿植,公园绿化率达到80%以上。除了常见的陆生植物外,河岸边还生长着睡莲、荷花、香蒲、芦苇、菖蒲、水葱、欧菱等十余种水生植物。
沿着公园绿道一路向前,不少居民带着孩子漫步在公园内,他们感叹道:“这里空气质量好,我们周末常常带孩子来游玩,花草遍地、水清草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今年,园区又新增柿柿如意林、祥云跌水滩、汾河葫芦园、中隔葫芦带、九州双花境、尧井如意道、廉政清廉池、双赢杞柳坡、太极湖仙境、万寿山等特色景观,多处美丽的风景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汾河干流水质量明显改善后,过去脏乱差的“臭水沟”已不见踪影。临汾市明确提出,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基础上,力争汾河部分河段稳定达到Ⅱ、Ⅲ类水体,让汾河水量更丰、水质更好、风光更美。
河水清澈,鱼儿自由摇曳,晚上的平阳大桥常常可见钓鱼者在此休闲。“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会到这里来钓鱼放松,偶尔还能钓到几条大鱼。”市民李先生说道。
随着临汾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汾河水域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迁徙栖息的乐园。据统计,汾河文化生态公园可见杜鹃、天鹅、大雁、虎皮鹦鹉、燕子、白鹭、苍鹭、野鸭、鹤、鹳、雪雁、黑颈鹤、黄鹂等150余种候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范维胜表示,目前,公园持续推进“清死角、除盲区、强管理、提品质”专项行动,同时利用多块闲置用地,打造特色花卉园区,保障“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展现文化自信
打造“一隅文化映平阳”盛景
临汾古称平阳,五千年灿烂文化辉煌巍然。基于此,汾河文化生态公园挖掘以帝尧文化为代表的临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汾河文明。
汾河文化生态公园面对公园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的短板,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推陈出新,将文化元素植根于园区的各个角落,赋予景观灵魂色彩,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临汾尧文化的博大精深。
公园内的传统建筑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萱楼是汾河公园标志性建筑,座落在中和堤上,融亭、台、楼、榭、廊、拱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为一体;规模宏大的九州广场位于汾河西岸,复原了上古时期的尧文明,是园区最大的集散中心,可同时容纳5万人休闲集会;汾河东岸的廉政文化广场上,主雕塑镜钟寓意警钟长鸣,框园水帘取意清廉一生;水色碧绿的河面上,一座拱桥伸向湖心,雕刻精美的石栏装点桥面,上面242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形态栩栩如生,深刻诠释着要以“三牛”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汾河文化生态公园积极投身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创作中,园区实施了“五进汾河景区”系列文化活动,邀请摄影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主流媒体记者、抖音爱好者走进汾河公园采风创作,通过“光影记汾河”“笔墨写汾河”“丹青绘汾河”“镜头看汾河”“抖音赞汾河”的方式,展现汾河公园的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挖掘古老汾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潜力,进一步宣传临汾形象、讲好临汾故事、展示临汾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葫芦文创产品为园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在尧井文化小镇的葫芦制作区,推开门环视四周,无论是桌子上还是墙壁上,都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作品,有人物、植物、花鸟、虫鱼等。手工艺人刘春莲介绍:“制作者主要依据葫芦不同的形状进行构思,或者根据灵感来选择葫芦。创作思路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浩瀚的中华文化。”
范维胜表示:“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寓意吉祥。我们常常会把葫芦送给一些老人、医院病人和备战高考学子,希望能带给他们好运。”
据了解,汾河文化生态公园还将在“五进汾河景区”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十二进景区”系列活动,继续研发富有园区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利用上下游段坝外防护林闲置区域,打造中草药种植带和特色百草园,为多元化生态元素赋能;依托尧文化底蕴,对动物园旧址及办公区域整体规划,打造全国最大的农耕文明博物馆。
遵循民生为本理念
见证“一方净土育绿城”图景
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汾河治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1年建设开放至今,公园持续优化民生服务,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
完善公园基础设施。范维胜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游玩需要,我们对园区各类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拆除废弃设施,翻新老旧设施、更换损坏设施,新增缺少设施。”今年,公园坚持“三个结合”,同景色景点相结合、游客多少相结合、群众方便舒适相结合,摆放了150张“惠民椅”,获得游客好评。
提升娱乐休闲功能。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汾河、感受汾河、享受汾河,公园开展“N+N”模式,打造“一季一主题”汾河品牌。今年以来,公园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春季“赏花季”活动,并将在夏季开展汾河品牌马拉松、龙舟赛、美食节、520等“消夏汇”活动。据了解,公园还将继续在中秋时节举办赏月“品茗会”,配套展开赏枫活动、茶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公园活动;在冬季充分利用公园河面、湖面,结合公园景观设施实际,打造汾河“冰雪嘉年华”,让更多人感受到汾河的美好。
打通“汾河+通道”。为了让人们能更方便地进入园区,未来公园将推进畅通园区微循环建设,在中隔堤搭建人行桥,连通平阳大桥;在下游搭建浮桥,连接公园东西两岸;打通“汾河+医院”康养通道、“汾河+居民”的临汾亲家探亲通道、“汾河+学校”的产学研通道,进一步把公园发展同城区发展融合起来,带动两岸及全域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