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截至8月6日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等16个受灾地区目前保险已赔付案件5.06万件,赔付金额2.64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保险机构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灾害应对和查勘理赔,着力做到预判要准、准备要实、沟通要顺、程序要简、赔付要快、服务要专,高效开展保险服务工作。当前,保险业是如何多措并举推动保险理赔提速增效的?
赔款次日即到账
(资料图)
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发生后,金融监管总局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天津监管局等均已发文指导保险公司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日前,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赔付数据公布。8月6日,新华社消息,截至8月6日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等16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18.91万件,估损金额62.41亿元。目前已赔付案件5.06万件,赔付金额2.64亿元。
2.64亿元赔款的背后,保险业闻“讯”而动有哪些举措?从当前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平安产险、太平财险、大家财险、阳光财险、建信财险、信泰保险、渤海财险等险企的动作来看,其中包括,最大限度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赶赴受灾一线提供救援服务、24小时受理报案、提供“保防减救赔”一揽子服务等。
暴雨过后,由于险企收到的保险报案数量激增,从最大限度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的举措来看,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等公司在泡水情况严重的小区门口,开设了临时快速理赔点。建信财险北京分公司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对全淹车辆免于拖车即可定损赔付。此外,该公司派出救援车辆和人员前往房山区河北镇,上门受理整个区域受灾客户保险案件的查勘定损。
凭借着理赔工作跑出加速度,理赔款次日即可到账不再是新鲜事。据市民王先生介绍,自己一年多的新车被洪水冲走,整体受损严重,几近报废。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在清理出王先生的受损车辆后,进行了现场查勘定损,次日就将部分理赔款先期打到了王先生的理赔账户。
保险公司通过最大限度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等举措提高理赔效率,对应对此次暴雨灾害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比如可以加快理赔速度,让受灾客户尽快获得赔偿等。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保险公司通过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等举措提高理赔效率来应对此次暴雨灾害,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和企业快速地恢复生产和生活,尽可能减少暴雨灾害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切实发挥保险的灾后重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品牌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险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是赔出来的;最后,还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
重赔也重防
今年以来,监管多次提及风险减量。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财险业要着力开展“保险增量、风险减量”行动,做好前置减险、提升防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8月2日发文也指出,探索利用“保险+科技”做好防灾防损。
为应对台风、暴雨灾害天气,不少险企通过科技赋能提前开展预警与防控行动,强化风险减量服务,以降低重大风险造成的损害。
比如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为部分企业客户安装水浸物联设备,通过水浸预警大大缩短了事故发生后企业自救和公司响应时间,及时防止损失扩大。阳光财险通过“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动态监测台风运行路径、等级、国家及地区气象灾害预报等变化情况,部署预警与防控行动工作。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启用智能化风控平台“风险雷达”,自动跟踪台风“杜苏芮”预测路径,精准识别重点防护标的,提前生成相关区域的重点临前走访清单。
科技赋能于风险减量服务,保险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暴雨灾害,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杨泽云表示,风险减量管理除了通过传统的手段进行防灾防损,更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力量赋能风险减量管理。具体而言,科技可以对承保阶段、承保后、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理赔阶段在内的多个阶段进行赋能。比如,在发生事故理赔阶段,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记录保险合同、理赔、灾后重建等数据,高效快速地帮助客户恢复生产和生活,尽可能减少灾害对客户的影响。
“保险因风险而产生,也因风险而发展。以往,我国的保险业主要是风险的存量管理,即保险公司被动接受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然后在投保客户之间分担。”杨泽云表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以及我国经济总量大且发展高速,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保险业仅仅靠风险存量管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需要风险减量管理,来提高保险业的经营效率以及社会效益。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